毛二马海生谈音乐剧《面试》:在心理迷宫中演一场“体力马拉松”

时间:2025-11-05 11:04:16阅读:0
以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等全媒体形式,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热点新闻,涵盖突发新闻、时事、财经、娱乐、体育,以及评论、杂志和博客等,网本着品质源于责任的的信念,致力于成为用户喜爱的精品新闻网站。
第1张图片
1/4
毛二马海生谈音乐剧《面试》:在心理迷宫中演一场“体力马拉松”第1张图片
第2张图片
2/4
毛二马海生谈音乐剧《面试》:在心理迷宫中演一场“体力马拉松”第2张图片
第3张图片
3/4
毛二马海生谈音乐剧《面试》:在心理迷宫中演一场“体力马拉松”第3张图片
第4张图片
4/4
毛二马海生谈音乐剧《面试》:在心理迷宫中演一场“体力马拉松”第4张图片

一间狭小的事务所,一场异乎寻常的面试,两个男人之间的心理对抗,揭开十年前杀人事件的真相。


音乐剧《面试》中文版改编自韩国原版音乐剧《INTERVIEW》,讲述了畅销推理小说《玩偶之死》的作者尤金与前来应聘助手的辛克莱之间一场惊心动魄的心理对抗。随着面试的进行,两人穿梭于十年的记忆闪回中,奥菲利亚连环杀人案的真相渐渐浮出水面。


音乐剧《面试》11月5日将登陆北京与观众见面。


“我在《面试》中饰演尤金。”马海生微笑着介绍自己的角色。而对面的毛二,则饰演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角色——拥有多重人格的辛克莱。“他是有解离性障碍人格症状的人。”毛二细致地解释着,“在舞台上的呈现,我们是把他的最明显突出的5种人格放在了舞台上,但其实它背后到底有几种(人格)其实是没有确定答案的,但是肯定是不止5种。”近日,音乐剧《面试》重启了新一轮的巡演,11月5日将登陆北京与观众见面。新京报与音乐剧《面试》的两位主演,就剧中耐人寻味的剧情进行了深度的探讨。

为演好多重人格参考了大量纪录片


毛二面临的最大挑战,是如何在舞台上真实呈现多重人格的转换,他坦诚地分享:“对于演员来讲,这更像是在一个剧本里面塑造很多个角色。”每一个角色都有属于自己的特点,这是他创作的第一步。为了更好地诠释辛克莱的多重人格特点,他深入研究解离性障碍这一病症,观察了大量的相关影像资料和纪录片。“剧本里面也提到了解离性障碍,根据这个东西再去观察搜索一些有关病症的影像资料、相关的电视剧电影等,然后去做一些功课。”毛二还参考了《24个比利》和《致命ID》等电影,但他更倾向于参考纪录片。“因为毕竟电影会美化,所以我想看看一些纪录片,患有解离性障碍的人他们是怎么生活的,他们日常生活中突然出现转变的时候是什么样。”


毛二面临的最大挑战,是如何在舞台上真实呈现多重人格的转换。


通过这些观察,毛二发现了一些共性。“像辛克莱这样的人不单单有解离性障碍,同时也会伴有一些社会性人格障碍、抑郁症、躁郁症、狂躁症。解离出来的各种人格里面,也会伴随着躯体化的症状。”于是,他在塑造这些人格的时候,也会思考和参考这些病症的特点。


为每个人格设计了独特的动作特点


在舞台上,毛二通过细微的动作和语气变化,区分辛克莱不同的人格,他细腻地观察到,这种类型的病人虽然人格转换了,但因为都是同一个人,所以他们其实是共用一个身体,共用同一个声带,不同人格说话的声音其实并没有显著变化。“声带永远是自己的声带,唯一能区别比较明显的是他们的语气。”基于这一发现,他在表演中刻意保持音色一致,主要通过语气和表达习惯来区分不同人格。“我觉得如果你要把音色也完全改变了的话,你其实就是在塑造一个新的角色了,而不是它存在于你这个人体内的一个人格。”


而对于人格转换的瞬间,毛二有着专业而细致的处理。“想要通过真听真看真感受的这种方式去表达,在舞台上的呈现就会慢。这个时候就一定要靠肌肉记忆,你切得越快,大家就越容易相信他是真的。”除了语气,他还为每个人格设计了独特的动作特点。“每一个人格都有自己出来的原因,把这些原因捋顺,才能够知道他们每一个出来的感觉。”


尤金总看表细节是特别设计


马海生饰演的尤金,是观众进入故事的钥匙,他带领观众解开重重谜团。在剧中,马海生饰演的尤金是一位心理学专家,为准备角色他做了不少功课。“其实一开始我们建组第一天,导演就给我们推荐了很多的书籍,包括推荐的电影《24个比利》我也去看了一下。”


马海生饰演的尤金,是观众进入故事的钥匙,他带领观众解开重重谜团。


马海生此前对心理医生也有一定的了解,他认为:“心理医生基本上都是通过聊天来问你问题,开导你。”他塑造的尤金形象“非常亲切,然后他可能也会根据不同的人给出不同的反馈。”剧中有一个细节——尤金经常看表。马海生解释了这一动作的含义:“每一次的催眠不能超过4个小时”,所以看表一是为了计算人格转换的时间,二是确保不超过安全时长。“我最后有一段戏是法官问我跟他待了多久,过去的三周大概70个小时,21天70个小时,就是说每5天里面就会有4次这样的催眠,但每次不会超过4个小时。”


关于前四次诊疗的想象和设定很有趣


音乐剧《面试》呈现的是尤金和辛克莱的第五次诊疗,这引发了人们对前四次诊疗的好奇。马海生认为,这正是剧作有趣的地方。“你每一场都可以有不一样的设定,为什么?因为大家都不知道我前面有四次见过他是什么样的状态。”毛二则有着更为具体的设定。“在我的视角里,我唯一能够确定的是当我自己的马特的人格出来时,我是不知道别的人格有没有跟他见过面。”


音乐剧《面试》讲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心理对抗。


他透露了自己的角色设定:“前四次跟尤金接触过的,我自己设定的是只有马特和吉米(辛克莱的不同人格),其他的人格都是在第五次,也就是我们今天舞台上呈现的第五次才会跟他去接触的。”这一设定也解释了剧本中的一句台词——“这是我们第几次见面?这是第五次了,我真的受够了,我现在见你都腻了,咱们就别再见了。”毛二分析道:“我会认为前四次见面时,尤金都会做一些刺激性的行为,每次也都是吉米(辛克莱其中一个人格)出来化解的。”


舞台事故很挑战临场智慧


对于两位演员来说,《面试》是一场体力与精力的马拉松。马海生坦言:“这是我演过时间最长的剧,我指的是在台上的时间。我是第一个上台的,最后一个下去的。”看似只是坐在那里,实则并不轻松。“你们大家觉得看到我坐在那,第一我这腰很酸,因为我必须得挺直着坐,不能垮着坐在那儿。第二是我真的要观察他在做什么,我要给反应的。”


谈及最害怕的舞台事故,两位演员都有话要说。马海生幽默地说:“舞台事故之类的,还有一些小事情,比如忘了拉裤链什么的。我会在每次上台前一定要检查裤链,不然真的就让观众出戏。”毛二则分享了一次救援经历:“我看到同剧组演员没有拉裤链,那场戏他还要一直在舞台上。我就通过眼神一边在戏里和他表演时,一边给他推到角落里面去,然后给他示意了一个(裤链)方向,就救回来了。”


新京报记者 张坤玉

编辑 黄嘉龄

校对 李立军


评论

  • 评论加载中...